发布时间:2017-12-04 16:29 类别:技术文章
最近有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是关于云管理平台的。经常有人在谈论着云广利平台的技术线路如何评估和选择,云管理平台的架构方案。
深海鱼在这里就做一个浅显的科普,什么是云管理平台?
云管理平台是由Gartner最先提出的企业云战略中的一种产品形态。来自Gartner的具体定义如下:
云管理平台(CMP)是提供对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整合管理的产品。
CMP需要提供的核心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提供多基础设施的整合能力。由于异构基础设施的广泛存在,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内部会同时存在公有云、私有云、虚拟化环境以及传统物理机器。所以云管理平台需要能够以可扩展的方式整合好这些基础设施。
- 提供跨平台的编排能力。可以让用户灵活、高效地在不同云平台使用云资源。这种编排能力既可以来自对于云平台自身编排能力的延伸,也可以来自云管理平台自身的编排能力。
- 提供以服务目录为最主要载体的服务管理能力。服务目录是在传统ITSM中就普遍存在的产品形态,但是CMP对服务目录的定义有了新的内涵。一个CMP中的服务目录必须需要具有“跨多资源池”、“集群级别自动创建”、“内置的应用视角计量计费”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在传统ITSM的服务目录中都不具备。
- 提供多租户、多层次的资源访问管理能力。目前的云平台管理界面普遍采用“扁平化”设计模式,即一个用户能够管理和查看当前帐号下的所有类型与所有应用的资源,这和大型企业需要多层次、多应用资源隔离管理的需求不匹配。例如,很多公司的网段划分、防护墙端口设置都由专门的职能团队管理,普通业务团队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所以,CMP需要在资源访问管理上能够适配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 提供开放的接口来整合其他外围系统。用户针对云上业务的监控、部署、配置管理系统,针对基础设施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都需要能够和云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
除此之外,CMP还包括如费用管理、账单分析、操作审计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是用户进行云平台资源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平台。(via 社区会员Garyy文章)
那么,云管理平台是否可认为是个大集成呢?社区会员提问:
云管平台是否可认为是监控系统,cmdb,it运维管理系统,自动化系统等的集成?体量小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建设云管平台?
以社区会员探讨观点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1,云管平台首先要解决的资源覆盖问题,即能涵盖数据中心的资源服务范围数量、占比情况,掌握这个是决定云管平台存在与否的关键因素;
2,云管平台其次要决定是面向谁服务,如果仅仅是资源管理部门,其实监控、CMDB、自动化操作差不多就够了,其实这个完整意义上应该是运维一体化平台,主要关注资源现状、分布和自动化能力,再加上通过CMDB出一些统计维度数据。
3,体量小的数据中心,不是不需要,而是看所在行业对数据中心的定位和作用,如果能预见发展速度,从小开始规划和实践云管平台,是很有意义的,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如果是未来个位数年之内的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于数据中心来说却是不是很必要,当然管理者个人意愿想技术和经验提升,建设云管平台也是可以的。
4,至于说大集成这个问题,目前 IT 项目基本上都属于大集成吧,应该没有那种不算集成的,当前推行 DevOps 和 CI/CD 不都是大集成,只不过与传统的大集成有点差别而已。
不对,云管理平台千万不要做成大集成。
云管理平台只管理入云设备和vm设备,包括其全生命周期。
监控和其他业务需要其他平台进行,如果都统一到一个平台,你的云管理平台需要立项在数据中心顶级。
如果立项只在一个运维部门,或者一个资源分配部门,不可能做到大集成,而且工作量太大。
没有目标,进行杂乱的数据堆叠,最后只能是5年后,平台完全废弃。
IaaS云是将基础架构资源的分配,回收,运维,监管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整合集成。但是这种集成不是简单的功能模块的集成,而是基于数据共享和资源使用习惯上的革新。体量小的数据中心关键看,你搭建云所付出的代价(人力,物力)和在运维、业务响应方面获得的好处相比哪个对企业更重要。
当然,还要考虑的一点是你们的数据中心里运维的系统是否适合上云。因为,并非所有的业务都适合云化。
小型机、服务器信息查询深海鱼发布